木子老師講餐飲
2023-04-17
很多人都想知道未來十年餐飲的變化是什么?但是我們想過沒有,未來十年,甚至是未來一百年,餐飲行業都不會變的事情是什么?消費者都不會變的事情是什么?
有一點是永遠都不會變的,那就是“消費者對性價比永恒的追求”。不管在什么年代,不管經濟水平是如何變化,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追求永遠都不會變。木子老師也非??春米龈咝詢r比模式的餐飲品牌,比如烤魚里的半天妖、鴨脖里的絕味鴨脖、面條里的醉面和意式餐飲里的薩莉亞。他們更有機會做大,更有可能活的更久。
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:
1.為什么建議餐企要做高性價比?
2.如何打造高性價比的餐飲品牌?
3.如何讓顧客覺得你的品牌性價比很高?
?
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總想要物美價廉的,在物美里面挑價廉的,或者在價廉里面挑物美的,總是想通過對比找到更實惠的。有人說物美價廉是偽命題,因為好的東西并不便宜,其實并不是這樣,當規模效應增加邊際成本降低的時候,物美是可以價廉的,或者有品牌初期為了占領市場,進行大力度補貼,不為在短期內賺錢,也是可以物美價廉的。也有品牌就想低毛利做讓大家都能吃的起的品牌,也是可以物美價廉的。
?
性價比不是客觀絕對的,而是主觀相對的。一定要有對比才能體現出來,比如你家附近有個海底撈,你覺得挺好,但是附近開了家巴奴毛肚火鍋,價錢是貴了那么一點,但是服務和海底撈差不多,產品更加好吃,環境也更好,這時你可能就覺得海底撈的性價比不高了,差不多的價錢,我為什么不去吃更好的呢?
不同的人對性價比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。有錢人買貴的東西可能也覺得性價比高,沒錢的人就覺得性價比低,但是同一類群體可以對某種產品有一致的感知,比如中國大部分群體會覺得蘋果手機貴,沒有小米手機性價比高。
餐飲行業的三要素是產品、服務和環境。餐飲的高性價比就是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品牌進行對比,同樣的產品和價格,服務和環境更好的品牌性價比更高;同樣的服務和價格,產品和環境更好的品牌性價比更高;同樣的環境和價格,產品和服務更好的品牌性價比更高。
做餐飲就是項系統工程,需要在三要素之間進行不同的組合和平衡。在三要素某一項達到極致的時候就沒有競爭對手,就沒有品牌能跟你進行對比,你只要讓消費者滿意了,消費者就不會計較你的性價比。相反,如果你各項做的都很平庸,都有競爭對手能和你進行對比,那你的生意就很難做,所以通常不建議餐飲企業去進行品牌延展(用同一個品牌做多種業態),因為消費者會進行對比,很難擺脫對原來品牌的固有印象,像呷哺打造了個“湊湊”品牌用來做高端火鍋就是個很聰明的做法。
為什么建議餐飲企業要做高性價比呢?
一是高性價比的模式覆蓋人群更廣,市場規模更大。?
福格行為模型介紹人們的行為主要受動機、能力和觸發三項因素影響。通常高性價比的品牌更能觸發人們行動,因為需要具備的能力門檻相對不高。比如我們正常去一家意大利餐廳,一份牛排要100多,一份意面要30多,客單價至少在100元以上,人均2.5菜左右。但是我們去薩莉亞,一份牛排才39元,一份意面才14元,可選擇的菜品非常多(品相數多),客單價才50元左右,人均3個菜以上。
薩莉亞通過高性價比模式把意式正餐做成了意式快餐,降低了消費者吃意餐的門檻,消費者去吃的動機也更強(便宜、選擇多),消費頻次也更高。薩莉亞也通過這種模式擴大了意餐的市場規模,在這兩年疫情期間逆勢開了很多店。
?
二是高性價比模式抗周期性更強,存活時間更久。
疫情影響經濟,經濟影響消費者收入,收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,當經濟不好時,做高性價比模式的品牌通常能活的很好。因為當消費者原來一個月能出去吃3次,現在只能出去吃1次時,同樣的品類或品牌,消費者會更傾向于性價比高的品牌。
快餐在餐飲品類里屬于高頻剛需的賽道,在一線城市競爭激烈的商場里,像幾個新式蘭州拉面品牌一份面條賣到了26元,搭配個小菜客單價就到了37左右,遇見小面一份豌雜面是25元,客單價在35元左右,而醉面一份大份肉醬面僅為18元,客單價在20元左右。同樣的位置,雖然產品不同,但是味道都不錯,消費者肯定會選擇醉面多一點,每次我路過醉面的時候店里都有很多人。
?
三是高性價比是消費者永恒的追求。
?
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,對于餐飲品牌而言,要么做一枝獨秀,要么做高性價比。
?
華萊士最開始是模仿麥當勞和肯德基,但定價比較高,營業額始終上不去,一天在2000元左右,后來斜對面開了一家德克士,把華萊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,華萊士選擇采用促銷策略進行反擊,推出“特價123“促銷,可樂1元,雞腿2元和漢堡3元,第三天營業額就突破8000元,雖然不賺錢,但是這確定了華萊士高性價比的發展模式。
?
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以后,證明了是因為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限,所以營業額才上不去,因為成本不夠低,所以自己做低價才賺不到錢。
當開出1000家店降低邊際成本的時候,這個高性價比的模式是可以成立的,一旦跑到1000家店,就建立了成本優勢和競爭壁壘,任何其他做炸雞的品牌,食材成本不可能比你的低,定價一定比你高,那市場競爭力就沒有你強,市場規模也沒有你大。
?
?
打造高性價品牌其實很難,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,整個餐飲市場上能做到高性價比的品牌屈指可數,基本上每個細分品類里也只有1-2個品牌,雖然數量少,但他們一定是頭部品牌,且很難被超越。比如奶茶里的蜜雪冰城,烤魚里的半天妖。
關于如何打造高性價比的餐飲品牌,可以為你提供四點參考。
?
一、選擇大眾市場,核心產品要經過市場驗證,低價能擴大市場規模。
?
產品是一個品牌的根,消費者到店最終還是要吃,產品是才是主角。
?
我們要做大做強,首先一定要產品經過驗證,消費者覺得好,愿意復購才行。比如半天妖的烤魚,雖然它性價比高,但是如果它很難吃的話消費者也是不會選擇的,還有南城香的三個代表產品:安格斯肥牛飯、餛飩和烤串,也是經過多年驗證才選出來的,點單率極高,復購率極好,而且不容易吃膩,相反蘭州拉面的話,口味清淡,你吃幾次就膩了。
?
驗證完產品之后,要確保通過低價策略能有更多人消費,能做大規模。一般大眾市場的餐飲品類都是可以做到的,像火鍋、快餐、燒烤和小吃等。如果消費者心理已經對某種產品或品牌有固有認知,通過低價無法擴大規模,那就不適合做高性價比模式,比如新式蘭州拉面開在商場里,一碗拉面26元,而傳統的街邊店一碗拉面只要17元,在拉面的競爭中,新式拉面很難做到顧客認知上的高性價比,只能是和商場其他快餐對比才有可能是高性價比。
?
有的高端品牌,客單價很高,降價后消費者反而不買賬,這樣的品牌就不適合走高性價比模式。比如米其林餐廳和人均過千的日料店等。
?
二、力出一孔,圍繞一點打造性價比,其余能減則減。
?
高性價比是顧客的一種感知,是對比出來的,所以做高性價比模式,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參照物和顧客的心理錨點。人們通常會覺得低價的產品質量不夠好,所以一定要充分的告訴消費者你的產品品質,以及為什么能做到低價。
?
參照物可以是一個品牌,也可以是一個產品。比如小放牛河北菜模仿海底撈主打服務,口號是“炒菜界的海底撈”,那消費者就會做個對比,在拋開品類只看服務的情況,小放牛和海底撈的服務都差不多,且小放牛更實惠,那為什么不選擇去小放牛呢?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海底撈要告小放牛侵權了。
?
?
顧客的心理錨點是對原有事物的固有認知。比如一碗拉面就是十幾元,新式拉面能賣到26元且消費者能接受,是因為它選址在商場,租金高,其次它的服務和環境也做了升級,如果還是傳統街邊店賣26元一碗,產品都差不多,那純屬瘋了,客流能掉一半以上。
?
我們做高性價比模式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,可以是管理、品牌、供應鏈和服務等,把這個優勢放大,集中所有資源在優勢上,不斷把優勢放大就可以形成我們的差異化,就可以做到高性價比,只放大一點是不夠的。
?
酸菜魚原來只是川菜餐廳里的一道菜,后來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品類,魚你在一起做低客單的快餐酸菜魚,聚焦酸菜魚,圍繞酸菜魚做加法,增強研發,推出多種口味,其余做減法,做供應鏈,把大店變小,把人工變少。
?
半天妖發展的很好,其核心優勢是在管理,通過合伙人模式能開出很多店,每家門店都能賺錢,這是形成規模的基礎,聚焦在烤魚本身,在烤魚上做加法,其余能減則減,選址以街邊店為主,租金低;菜單簡潔,減少顧客選擇,點餐快,后端效率高;半自助式服務,減少服務人員數量,人力成本低。
?
??
三、極致效率,嚴格把控成本,實現精細化管理。
?
邁克爾·波特教授提出的競爭戰略有三種,分別是總成本領先戰略、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。其中總成本領先戰略要求企業擴大規模,通過規模效應和經驗降低交易成本,嚴格控制成本和管理費用,避開次要客戶,就算行業競爭很激烈,只要企業的成本較低,就能獲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報率。
?
一家門店能否賺錢,其實看的不是排不排隊和營業額有多高,而是看你成本是否能控制好,決定門店賺錢的關鍵指標是FLR比率,也就是房租、人力和食材三項成本占營業額的比例,當這個比例超過60%那你就很難賺到錢。
?
做高性價比的品牌一定要有極致效率,將內部交易成本降到最低,不然即使規模大了也很難賺錢,因為食材成本低了,其他成本高了也賺不到錢,有個做酸菜魚的品牌,其成本控制的非常好,FLR比率在50%左右,即使太二開在附近,他也能賺錢,他可以選擇降價增加客流,同時自己也能賺錢,也可以選擇不降價,是因為成本控制的好讓這個品牌有選擇的余地,如果成本控制的不好,非但無法做高性價比模式,反而可能被競爭對手打趴下。
?
有很多品牌即使不想做高性價比模式,但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,如何讓顧客吃完覺得值?覺得價格是合理的且沒有被坑的感覺?如何在價格以外,讓自己品牌的性價比顯得更高一點?為大家提供四點建議。
?
一、 告訴消費者貴的理由。
同樣價錢的一份魚頭泡餅,不告訴消費者魚的產地和價值,消費者可能就會覺得貴,如果告訴消費者魚是來自千島湖的,每年產量有限,魚頭越大越好吃,并且有服務員介紹魚的吃法,擺盤非常精致,上菜也充滿了儀式感,那消費者就會很容易接受。
?
如果你用快餐的環境和服務賣正餐的產品和價格,你認為消費者會愿意付費嗎?當我們推出一份主打菜氣且價格還有點小貴時,如果想讓顧客欣然接受的話,就一定要做好產品介紹,讓服務員報菜名,介紹食材、制作工藝和吃法等,讓消費者覺得貴的有道理。
?
?
二、提供超預期的服務。
如果產品很平庸,服務遠超同行的話也是可以的,別的品牌提供茶水,你不僅提供茶水,還主動給客人倒在杯子里,并及時續杯,你服務的細節就比別人好,很多服務細節是能打動顧客的,尤其是超出顧客預期的。
?
比如我們去別的火鍋店等位就是干等著,什么服務都沒有,但在海底撈卻可以美甲、擦鞋和洗頭,所有服務員都是面帶微笑的,走的時候還送你零食或水果。正是這些超出顧客預期的服務打響了海底撈的品牌,讓顧客覺得他們家貴點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?
?
三、環境干凈整潔舒適。
環境干凈整潔舒適,會讓顧客感覺很舒服,比如用透明廚房和透明冰箱,讓顧客看得見,吃的放心。比如燈光的亮度合適,背景音樂的音量合適,整個環境不臟亂和嘈雜,這些看似是很基礎的工作和設計,卻會潛移默化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。
?
影響消費者選擇一家餐廳的因素有哪些?一般是口味、食材新鮮和服務等,但其實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素是安全,只不過他們沒有說出來而已,干凈整潔的環境,明廚亮灶透明公開會讓消費者覺得你的產品是安全的,進而去默認這件事情,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,消費者又怎么敢相信你是安全的呢?
?
??
四、關鍵時刻,設計顧客體驗。
?
顧客的體驗是設計出來的,如果顧客對用餐高峰和結尾的體驗是愉悅的,那他對整個體驗的感覺就是愉悅的,這就是峰終定律。所以我們會刻意設計顧客用餐時的體驗和離店時的體驗,因為讓顧客有愉悅的體驗,才會覺得值,才會覺得性價比高。
?
高峰期我們主要通過產品和服務配合提升顧客體驗。比如盛放產品的器皿是否具有特色,擺盤是否精致美觀,味道是否足夠好吃,產品出品的效率和上菜的儀式感是否足夠?服務人員有沒有報菜品對產品的吃法進行介紹?顧客會不會拍照發朋友圈?下次會不會帶朋友來吃這道菜?結尾時的體驗主要是靠服務和營銷。送顧客離店,每一個見到顧客的服務人員都要問好,歡迎顧客下次光臨,贈送顧客一些甜點小吃、伴手禮或優惠券,給顧客制造驚喜。
?
總結:高性價比是消費者永恒的追求,高性價比的模式通常覆蓋人群更廣,市場規模更大,抗周期性更強,存活時間更久。做品牌,要么一枝獨秀,要么做高性價比,一般品牌即使無法做到高性價比,也要讓顧客覺得值,貴的有道理。
打造高性價比的品牌,首先要選擇大眾市場經過驗證的產品,證明低價能擴大市場規模;其次要力出一孔,圍繞一點去打造高性價比,其余能省則??;第三,要實現精細化管理,嚴格把控成本,做到極致效率,實現總成本領先。
(作者:木子老師)